华师五育十大亮点,由你来选!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德育铸魂
榜样华师
“榜样华师”是华南师范大学表彰优秀学生的思政品牌活动,坚持传递“榜样就在身边,人人可成榜样”的初心和理念,通过纪录片、现场节目、颁奖形式,展示华师学子的真实事迹,鼓舞华师学子踔厉奋发、勇毅前进。2022年“榜样华师”紧跟时代发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以“新时代 新青年”为主题,结合疫情背景、新时代学生特点,分“争先、守护、担当、超越”四个板块展示华师优秀学子的坚守和成长。表彰大会以“1+N”(1个主会场,N个分会场)形式举行,在四个校园各学院设置35个分会场,华师师生相聚一堂,聆听榜样故事,感受榜样力量,典礼当天共有14.6万人在线观看视频直播。
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
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创新“宣讲+”模式,育人案例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嘉奖。“宣讲+典礼”,原创《向祖国报到》《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与时代同行》等系列典礼宣讲作品,结合学生自身经历感悟去阐释红色理论,网络点击率超百万。“宣讲+短视频”,形成一批优质的党史学习教育原创内容,被南方+等多个媒体报道20余次。“宣讲+榜样”,宣讲团成员由学校学生党员、双十佳学子、学生兼职班主任、国旗护卫队等学生骨干组成,全力发挥榜样的力量。“宣讲+师范”,充分发挥师范生优势,深入中小学宣讲,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青马工程
华南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简称“青马工程”),致力于培养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形成了体系化、示范性、多渠道、全程化的特色培训体系,是我校思政工作特色品牌。通过“青马大讲堂”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价值”“《共产党宣言》导读”等精品课程,举办红色经典“青马思享会”,打造“青马演说家”,生动开展理想信念、党史国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开展“青马实训营”带领学员前往井冈山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考察,赴广东省定贫困村驻村挂职锻炼等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落实课程育人的关键。我校以“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为契机,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形成“党建引领、中心统筹、教研教改、课程教学、教师培训、机制保障”的“党建引领,五方协同”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工作格局。学校获批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高校,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项目46项,出版《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选编》,在校内外起到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五个。
党史教育进课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着“线上学习+线下学习”“课堂学习+实践体验”“课程融入+专门课程”的整体思路,推动实现学生在大学生涯中的全课程党史教育。学院及时将科研成果融入到党史教育,推动科研反哺党史教育。将“四史”列为选择性必修课,把党史教育融入各门思政课。制作“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记忆”的百集微视频,作为党史学习的优质资源。充分利用广东地区的革命资源,大力探索实施浸染式教学,组织学生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日活动、班日活动或进行义务宣讲。丰富的教育形式受到学生欢迎,教学资源使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兄弟院校受益。
智育为重
提高教育质量
“授人以渔”
智育提能
协同育人发出广东教育强音
“华南师大-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发展了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为主体的遍布粤东西北珠三角地区的180多所名优学校,提供了量足质优的实习基地。通过联盟构建协同育人和发展共同体,联合广雅中学、长郡中学开展高中九大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联合华师附中开展“双减”背景下义务新课标解读云分享活动,参加人数33万人次;联合广东省教研院开展语文、数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联合教研活动,每场线上点击观看人数超过60万人次,并辐射到我校牵头的教育部协同提质帮扶项目的国内其他师范院校和中小学。
创设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
2020年,我校“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在华为松山湖研究所揭牌后,双方进一步签订了基地合作建设附加协议。学校成立了“智能基座”基地建设工作组和基地建设办公室,并对基地建设工作制定分工方案。2022年,双方共建的“数据科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陈文海副校长受邀担任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联合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汤庸教授入选第二届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奖励;汤娜副教授的《数据库系统原理》课件入选优秀课件,并有5名教师、34名同学获得华为“智能基座”奖教金和奖学金。
建设通识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体系
秉持“立德树人,追求卓越,自主发展”教育理念,我校通识课程体系融合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师范教育,打造“量质并重、双向赋能”的通识课程建设与管理机制,强化“素养导向、学生中心”的通识教学改革与创新模式,致力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优秀的创新人才”。已建成394门通识核心课、81门大类课、1600余类项目,涵盖五育;获40门次国家、省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出版著作与教材一批,带动孵化一批优秀教师。
一流专业一流课程育一流人才
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一流课程的建设。已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占招生专业数(新专业除外)的80%,获批专业总数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均为省属高校第一。已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28门,省级127门,获批课程总数为省属高校第一;组织37门省级以上线上一流课程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平台上线;引进芬兰优质教师教育网络课程,持续推进校级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通识课程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燃亮生命”
心理咨询研究中心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共76位教师开设134个教学班,其中55位教师获得广东省高校心理注册心理咨询师证书。课程构建了“理论讲授+体验教学+实践运用+翻转课堂”的融合教学模式,注重课程思政,将“运动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等方法融入课程,并开发“睡眠训练”“21天正念之旅”小程序。在生命教育讲授时,正逢校园疫情封控期,引导学生感受教职工、医务人员、志愿者的守护,感悟生命的价值。
体育强基
竞技体育成绩斐然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代表队以“全面发展、立德树人”为理念,倡导“体教融合”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运动员。2022年广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中,我校体育代表团勇夺36金44银34铜,共114枚奖牌。乙A组和乙B组团体总分均获一等奖。本届省大运会中,我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成果凸显,阳光体育总积分以161分排行广东省155所高校第三名。其中,在集体项目中,我校男子乙B组足球队、男子乙A组篮球队均夺得省大运会的冠军。
文武兼长以德立人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秉承“文通武备”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人文教化功能和社会价值。开设中华传统射艺与短兵等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特色课程,涵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武术及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学术讲座,广泛开展“中外武艺交流”与竞赛活动,校长短兵社团与校武术队曾多次代表学校参与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屡获佳绩。学生赴拉脱维亚孔子学院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与武术文化。
阳光体育趣味健身
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每年组织开展各类体育竞赛、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周周有活动”。结合我校特色和学生意愿,我校每年举办校田径运动会、篮球联赛、排球联赛、足球联赛、游泳比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荧光夜跑、动感啦啦操比赛、飞盘比赛、跳绳比赛等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赛事,共辐射三校区四校园38个院系单位,各项竞技类赛事累计举办多达600场(次),各项阳光体育活动直接参与者多达1.3万人,参加活动者超过5万人次。此外,我校有体育社团34个,带动了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
“体育浸润”均衡发展
为促进体育均衡发展,探索建立全省高校支持中小学体育协同发展机制,我校作为全省15所帮扶高校之一,对口帮扶河源市蓝塘中学、蓝塘二中、蓝塘中心小学开展“体育浸润”行动计划。我校分别向三所学校捐赠了价值10000元的体育器材,以缓解乡村学校体育器材紧缺的问题;为丰富大课间锻炼,教授了符合青少年发展的武术操《英雄少年》、自编韵律操《布谷鸟》《篮球操》,组织结合体育游戏的班级篮球联赛;以体育中考、校园足球、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组织讲座和教研活动,并向中小学教师传授科学高效的体育训练方法。
“以体育人”不断完善
根据我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特点,打造具有华南师范大学特色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在一校三区《大学体育》课程中新增开设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旨在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培育学生的中华体育精神。运动项目包括:舞龙舞狮、短兵、武术(南拳)、轮滑、射艺等。与相关社会体育社团、非物质文化遗产机构合作,开展舞龙舞狮、武术(南拳)、短兵、射艺等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并将其纳入第二课程体系,逐渐形成我校独特的民族体育练习氛围。实现体育课堂内外衔接,不断完善“教会、勤练、常赛”机制。
感知美欣赏美
陶冶情操
培育精神家园
美育浸心
“青春演播厅” 浸润主流价值
“青春演播厅”以鲜明主题插旗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引导青年从愿意看、乐意看,到主动看、看得进,在观看过程中学思践悟,与时代同行,与榜样同行,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活动主题鲜明,形式丰富,名家汇聚,擦亮“红”的底色,引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青春演播厅”自2014年开播以来,共计开展23期,引领20余万人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推出30余篇微信推送专题报道,平均阅读量10000+,平均每期辐射师生人数2万余人。多次受到国家级省级领导人现场观摩,获得肯定。
朋辈教育 艺术浸润
“朋辈教育”采用项目制、课程化、常态化、大众化开展专业艺术实践与非专业美育浸润相结合的模式,每年选拔25名艺术专业高年级学生担任艺术团学生导师,每周指导各校区25支艺术团队开展训练,每学期日常训练近2000场次。选拔100余名合唱与指挥、舞蹈专业的学生导师,指导近4000名非专业学生合唱训练。“朋辈教育”模式让大批专业化高素质的学生导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引领带动更多的非专业学生参与,解决师资、经费紧缺的问题,有效提升美育教育普遍性和参与面,整体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实现校园文化整体质量和品位的提升。
以舞育人 传承岭南
依托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传统舞蹈”传承基地,开拓校园美育新局面,全力打造岭南舞蹈金课和讲座,培养师范人才,扩大影响力,年均受益过万人。依托广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等项目,引领粤港澳湾区的百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构建大湾区文化认同与文化生态,辐射到海外华侨。以岭南传统舞蹈活态传承与动态创新为目标,坚持“采于民间-研于课堂-创于舞台-兴于社会”的路径,赴岭南地区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及广东21地市展开全覆盖田野调查,全面推进岭南文化特色生态圈的创建和理论创新。
未来合唱 传递力量
“未来教育者”合唱行动依托音乐学院合唱体系化课程,在国际合唱比赛获金奖超30项,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时,合唱团以虚拟合唱《Stay With Me》让世界与中国共情。致力于学校合唱教育研究,将合唱教育人才培养融入中小学学校音乐基础教育实践中,指导乡镇学校建立“合唱共同体”,建立“乡村振兴”合唱帮扶基地;合唱指挥培训每年每期超500名。在合唱朋辈教育中发挥专业学生的力量,链接更多非音乐专业学生,在校园文化中传递美、传递爱、传递力量。
百幅名作 走进校园
2018年至今,华师美院在深圳、广州等地开展“百幅名画进校园”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学校的美育建设,解决疫情期间难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的困难。至今已在30余间中小学、社区群艺馆举办了中外名画展,据不完全统计,参观名画展的中小学生近10万人次。校内打造“经典名作数字再生美术馆”创新美育手段,并结合西藏林芝支教活动,共享教育资源,创新美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新模式。以线上和线下双重平台为载体,举办“绿水青山:千里江山图暨青绿山水研究展”等少儿美育系列馆校活动,“以美育德、以美养性、以美陶情、以美强志”,架起沟通粤藏情谊的新桥梁。
以劳动为载体
领悟实践意义
创造成果
劳育固本
“紫荆云陪伴”青年云支教志愿服务
“紫荆云陪伴”青年云支教志愿服务项目是校团委打造的劳动教育品牌项目,将党建、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师范”建设融入“实践劳育”全过程。该项目着眼于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断层问题,组建志愿者团队,运用“紫荆云陪伴”小程序,为留守儿童、贫困青少年定制个性化教学服务。该项目招募2100名志愿者,研发精品课程220节,受益人数超过4万人次。团队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广东十佳网络公益团队”称号和“挑战杯”国赛金奖。
“三融三合”双创先锋训练营
创新创业先锋训练营(简称“双创营”)始创于2013年,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弘扬企业家精神。双创营秉持学科融合、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三融”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个体与小组学习结合的“三合”培养体系,着力培养跨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双创营结合学校“互联网+”“挑战杯”等高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已成为学校优质创新创业项目、优秀参赛选手和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高地,国内外营已培养学员2000余人次,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卓越英才计划”推动三创融合
学校以“挑战杯”系列赛事为抓手,持续推进我校学生课外科研“卓越英才计划”,建立了“院-校-省“三级学生课外科研体系,并创新性地与“创新创业周”结合,举办“强基大讲堂”“攀登大讲堂”“学者下午茶”等讲座沙龙,搭建“攀登计划”“青研杯”“青远杯”科技学术季等竞赛和立项平台,积极打通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孵化通道,有力地推动创意、创新、创业三者融合。我校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连续取得突破,保持“挑战杯”全国竞赛发起高校资格,多次获得省赛“优胜杯”。
“互联网+”大赛实训育人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等十二部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权威创新创业赛事。学校组委会每年邀请具有丰富项目挖掘和指导经验的教师和“互联网+”国赛资深专家评委组成宣讲团,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一校三区四校园开展大赛宣讲培训,做到校内“全覆盖”;根据赛程开展项目打磨指导。近三届大赛共动员了参赛项目2731个、参赛学生15577人次、各单位各学院指导教师2183人次。在近三届大赛中,我校取得国赛2金4银12铜,省赛16金16银18铜的佳绩,在全国师范大学和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培养了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
“劳育固本”劳动教育实践
秉持“把劳动教育融入以核心能力构建为体系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通过实施“夯基+提质”劳育行动,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基础劳育+创新劳育”劳动教育体系,培育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新时代劳动者。坚持以劳塑人,开发《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材并结合专业课程进行劳动创新教育;创建劳动教育与职业指导工作室,把劳动教育与大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在就业指导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整合社会劳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
德智体美劳
五育并举
快来给你心仪的亮点投票吧
“五育并举”十大亮点评选规则
1、投票以文中的每个亮点为单位,五育中共有25个亮点,请在每个部分(德育铸魂、智育提能、体育强基、美育浸心、劳育固本)选出两个你心目中的亮点;
2、所有人均可参与投票;
3、严禁刷票,否则取消参选资格;
4、投票截止时间:12月31日
5、参与投票即有机会领取奖品,具体兑奖时间为新学期开学,具体领取信息将通过“晚安华师”客服号通知。
参与方式一:小程序抽奖
参与投票即可获得抽奖机会
我们将抽奖送出50份精美礼品
一等奖(10份)
华师文创保温杯*1
二等奖(15份)
SCNU折叠空调被抱枕*1
三等奖(25份)
华师校徽U盘*1
参与方式二:留言参与互动话题
参与话题
#我心目中的五育亮点#
留言点赞第1~3名可获得华师橘猫帆布袋*1留言点赞第4~8名可获得华师文创笔记本*1
留言点赞第9~15名可获得随心记随手本*1
截止日期2022年12月31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90周年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回望发展历程、凝练华师精神、展现办学成就、汇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契机。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面向广大华师友人启动“90元庆90年”捐赠项目和持续推进“文博中心建设”捐赠项目,汇聚点滴爱心,传递爱校情谊,共襄校庆盛举。
来源丨教务处
摄影丨李宁
执行编辑丨谭晓微 徐淑仪 吴雨凡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吴建国 卢嘉裕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